退一步处,是清末爱国将领张曜的故居。为什么会起这么独特的名字呢?
迷途知返的“阿牛”,寓居黎里
张曜,乳名阿牛。少时的他,常常与伙伴们扳跟头,不喜读书。父母便将他送到了文化名镇黎里,让姑父蒯贺荪--。后来,幡然悔悟、发奋进取的张曜来到了河南固始县,在蒯贺荪的帮助下,投身团练,脱颖而出,青云直上。蒯贺荪十分欣赏张曜的军事才能,便将女儿凤仙许配给张曜。二人在黎里完婚。在凤仙夫人的教导下,张曜逐渐文理斐然,成为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。
《黎里续志》记载:“(张)曜工诗、善画、兼通六法,……著有《河声岳色楼集》。”
同治五年,张曜在黎里镇新蒯家弄底建造了一座船厅,自书一匾额“退一步处”,有归乡退隐之意。每天与众亲友喝酒吟诗,儒雅倜傥,与离开黎里时的阿牛,判若两人。
然而,本想在静谧的江南小镇上就此安居的张曜,却适逢清末年间内忧外患。怀着一颗报国之心,张曜再次出仕,跟随左宗棠征战边疆。
一腔热血的张曜,身先士卒,策应前敌,及时善后,在收复新疆,巩固并建设西北边陲的阶段,立下了赫赫功勋。左宗棠称张曜“器识宏远”“文武兼资”。在抗击沙俄时,张曜又屡立战功,终成著名的爱国将领。
张曜善于带兵打仗,中年后又善于书法、丹青和诗词,更可贵的是,他还善于治水。为了治河,张曜几乎天天在河提上踏勘,每到紧要关头,昼夜不息。光绪十七年,张曜在河提上操劳过度,监工时“疽发于背”,不治身亡。
黎里“退一步处”,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地守护着主人的传奇人生。来黎里,一定要来参观下“退一步处”。来了解那段历史,了解那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爱国将领!
张曜(1832—1891)字朗斋。直隶大兴(今属北京)人。山东巡抚。咸丰初年,因出谋镇压捻军有功,被僧格林沁收入所部。后又以御捻护城有功被咸丰帝赐号霍钦巴图鲁。1860年(咸丰十年) ,升任知府,又晋升为道员。第二年,设计击败陈大喜、张风林所部捻军,被任命为河南布政使。不久即被御史刘毓楠以“目不识丁”弹劾,降为总兵,仍归僧格林沁节制。自此,他发愤读书,并镌……
汾湖高新区(黎里镇):黎里镇位于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,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。镇为一河两街,两岸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建筑的二层楼房,铺面店堂毗连相接。古镇又一特色是它长长的驳岸,全部用介稽石垒筑而成。几百年过去了,仍是那么齐整坚实。驳岸边嵌着300多根石栏,其中精致的象鼻石栏如金石家手下的印章,方寸之间而趣味无穷,既是系船的极好设施,又是珍贵的艺术佳品。黎里还是著名爱国民……